距离这次载入史册、全球备受瞩目的大会已过去半个月有余。从整体上来看,本次大会在政策体系下比较低于预期。真正决定未来路线的,估计最快要等到明年此时的三中全会。到了那时才是尘埃落定坐下来谈改革(或路线)的问题。
本次会议对路线的确定非常模糊:在【左(安全)】和【右(发展)】的角度上非常不明晰。这便显而易见的陷入了一个不争的现实——既要又要还要却什么都要不着。
从产业政策上来看,会议整体的变化不大。不过在对未来路线的定调上,会比确定的现实有更多的震荡和不确定性。
我们看到,此次会议中有三个比较新的提法:
(1)安全。这部分内容独立成章:原有的军事、文化、社会安全的三个组成部分中,新增加了科技安全(排序在军事后面)。未来五年,科技公关、科技卡脖子等问题,自上而下肯定会出台针对性政策以及投入更多的资源。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章节:科教兴国。讲的就是科技创新问题。
(2)重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。中国现代化是其根本指引。未来会针对中国现代化大做文章。
(3)在共同富裕的环节,新增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说法。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,共同富裕无疑是个利空因素。这部分内容在民生福祉这里成为关键段落(不过未独自成章),只加了这一段,成为全新的表述。未来相关的政策安排暂未可知,但思路上偏左(上面的停一停,下面的拉起来)。
从大会开幕呈现的内容总结来看:之前所有的市场传言全部证伪。大会路线非常偏中心(非左非右)。沿着十九大做了一次重新整合:政策完全可预期,并且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。首日72页的完整版报告删除了大量偏左的信息。完整的版本(等投票后)可能会成为左或右的新的风向标。
历时一周的会议结束后,我们也看到在闭幕会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插曲。这段时间我们积极与私募的头部管理人进行沟通,普遍对于市场的观点是:迷茫,没有规则、没有方向,没法预测,可见范围的动乱。
整体大会本身的真相无人知晓。会后再次翻出供销社、以及对于台湾的外宣态度等等,无疑让大家在心理层面提前做准备。基于此,金融市场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,也没有明确的方向。常委人选公布后,完全不知道是基于政绩或是某一特殊的需求。之前普遍预期会议结束后的一锤定音,目前来看依旧很混沌,大家把希望再一次寄托于明年的三中全会。
防疫政策上来看,原本设想的会后松动,变成了疫情本身的真真假假、假假真真。地方为了避免给自身带来麻烦,纷纷继续加强管控力度,增大干预范围。
基于上述诸多的不确定性,再一次印证了市场的不可预判性,这就是近期市场波动性很大的重要因素。
附:【盛世靠认知赚钱,乱世靠认知生存】
1、正视现实。改变传统工作的思维体系,在动荡的环境下学会承压,保持学习,保持读书。文革十年坚持读书的那一小批人,恢复高考后均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。不管环境怎么变化,我们要坚持去学习行业的变化。跟优秀的管理人多去交流,学习宝贵的人生经验、投资经验。
剔除政治因素,当下的经济环境也处在一个百年未遇的大的转折当中(详细论述见【《原则: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》全书精华内容整理】)。年化10%-15%的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。过去消费投资出口的三架马车基本全部坍塌,且短期之内房地产也不太可能大干快上。在金融市场中,就算是GDP增速从8%降到6%的过程,我们依旧也还是赚Beta的钱。那么,我们今天从3%降到1%甚至不到1%的过程中,当然要改变我们的预期。因为此时Beta收益无限趋近于0,Alpha收益是比拼实力、比拼认知的重要过程。盛世靠认知赚钱,乱世靠认知生存。
2、未来靠什么?近期的这次人民币贬值并不是真正为了出口。从大方向上来看,上层偏好的行业产业聚焦在:高端制造业、半导体芯片、智慧安防等。不过根基没有消费的情况下,都有点偏向于扶贫属性(政策补贴等)。行业面太窄的情况会使投资难度增加。公募基金的运行体系恐将从过去的抱团走向新的抱团;从私募来看,原本认可的价值及投资逻辑也可能会被颠覆。部分明星管理人近日的公开道歉,表明其对时局的预判十分不充足,当然但这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3、整体上看来,政策目前是外紧内松,依旧保留了点点冗余度。对未来的预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。不过即便是当前大家都觉得很艰难的时候,依旧还是存在着机会。建议多读一读鲁迅的文章。目前还远远达不到难关的程度。真正难关的那一天,我们至少也要保证自己是向善的,内心坚定去做正确的决定。
积极努力,面对现有的一切。
Simion Watney 于20221102